從USAT合規模式看香港發行美元穩定幣USHK的戰略價值
作者:祝維沙
泰達(Tether)公司近日正式公布面向美國市場的合規穩定幣USAT發行計劃,并任命前特朗普數字資產顧問委員會負責人博·海因斯(BoHines)出任CEO。這一舉措被視為泰達積極應對美國《GENIUS法案》等嚴格監管要求的關鍵布局,也為全球穩定幣發展提供了新的合規范式。市場預計USAT穩定幣將于2025年底正式推出。
USAT在架構設計上凸顯出高度的合規性與機制創新:由受美國聯邦監管的加密銀行安克雷奇數字(AnchorageDigital)負責發行,知名金融機構康托·菲茨杰拉德(CantorFitzgerald)擔任儲備資產托管方及優先一級交易商(享有優先參與美國國債交易資格的機構)。
這一機制與香港港幣聯系匯率制高度契合——Tether類似香港金管局,統籌穩定幣的發行、安全與價值錨定;AnchorageDigital對標港幣發鈔行(如匯豐、渣打、中銀);更重要的是,USAT未來可能引入更多受監管銀行參與發行,形成“多機構發行單一穩定幣”的格局。也解決了此前《穩定幣法案推出后會引發金融海嘯嗎?》一文中提出的“若每家銀行各發穩定幣將導致市場混亂”的問題,也與香港近期筆者《77宗穩定幣牌照申請–香港金融創新的重大機遇與挑戰》中寫到的“由金管局主導發行美元穩定幣USHK”的倡議不謀而合。
不同于USDT的直接自管模式,USAT強調第三方托管,這種“發行-托管-監管”分離的設計,極大增強了透明度和市場信任。但金管局通過外匯基金將美元資產托管在幾大銀行,名稱沒有披露。
盡管香港金管局未公開其美元儲備的具體托管行,但其多年積累的外匯基金管理的成熟經驗,仍可為USHK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。未來若能在信息披露機制上進一步優化,將更有利于提升公眾信任度。
從全球穩定幣格局看,美國會形成USAT與USDC雙強并立的合規穩定幣體系,二者均承擔起“穩定幣領域類似香港“金管局”的調節職能。Crypto的高效、低成本特性已對傳統法幣體系構成挑戰,美國通過立法與合規創新進一步鞏固美元優勢,這一趨勢值得全球金融從業者高度重視,但需跳出傳統金融思維看待這一問題,以免錯過這個歷史機遇。
對香港而言,發行美元穩定幣USHK具備獨特的歷史機遇與市場潛力,也是關鍵窗口期,因為對不合規的USDT的替換是有窗口期的。
基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、成熟的金融監管體系,以及聯系匯率制運行多年積累的市場信任基礎。USHK有望通過替換USDT,躋身全球三大美元穩定幣行列,樂觀預期下或可占據未來全球穩定幣市場40%~50%的份額。
在技術路徑選擇上,泰達披露USAT將采用Hadron鏈作為發行平臺。Hadron鏈定位為多鏈合規發行平臺,該平臺定位多鏈RWA(真實世界資產)Tokens化工具,目前支持Liquid網絡(Blockstream的Bitcoin側鏈,約60節點,強調保密與快速結算)、EthereumEthereum(開放透明)和Avalanche(高吞吐),并計劃接入TON鏈(Telegram生態,增強社交應用)。
目標是為傳統企業發幣提供合規解決方案。但需注意的是,Hadron鏈存在代碼不透明、賬本不公開、缺乏長期實驗網測試等問題,項目整體風險尚難以準確評估。
反觀Ethereum,其開放性、高透明度與生態成熟度已經受市場檢驗,無疑是USDC及未來USHK更可靠的技術基礎。長遠來看,穩定幣的成功必須依賴于透明、合規與信用三大支柱——無論是香港聯系匯率制的實踐經驗,還是USAT的架構設計,還有筆者的理論推導,多方印證了“以類金管局”為監管調控機構+多機構發鈔機制為支撐”的道路的正確性。
香港應把握機遇,借鑒USAT合規經驗,發揮自身制度優勢,加快腳步,積極推動USHK的研發與落地,時機稍縱即逝。這不僅關乎金融創新,更是在新一輪全球貨幣格局中鞏固香港地位的戰略抉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