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烏,USDT,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,如今正在被放到同一個語境里。
作為「世界小商品之都」,過去義烏商戶要把商品賣到中東、拉美、非洲,往往需要經過層層代理銀行轉賬,不僅時間長、費用高,還常常遇到資金滯留的風險。
而近年來,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,據華泰證券研報顯示,在義烏,穩定幣已成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之一,買家只需在手機上完成轉賬,幾分鐘之內資金即可到帳,Chainalysis更是估算,早在2023年義烏市場鏈上穩定幣流動已經超過百億美元。
在此背景下,穩定幣則提供了一條快捷、低成本、無國界的替代路徑。它們天然具有低成本、無國界、實時到賬的屬性,一筆跨境轉賬,無需層層代理,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,手續費也因網絡差異而顯著降低。
例如目前主流EthereumL2網絡上的USDT/USDC等穩定幣轉賬,單筆成本都已經降至數美分級別,幾乎可以忽略不記,這讓穩定幣天然成為「全球支付」的可行方案,尤其是在東南亞、拉美等跨境資金活躍、傳統渠道不暢的地區,逐漸成為小額支付的主流選擇。
更重要的是,對于欠發達甚至經濟社會發展動蕩的國家來說,穩定幣不僅僅是「支付工具」,它們還兼具短期價值儲藏的功能——在這些身處本幣貶值風險中的用戶眼中,持有穩定幣意味著更穩定的購買力保障。
這種「支付+避險」的雙重作用,正是「全球支付穩定幣」值得單獨拿出來探討的原因。
其次,除了效率和成本,支付能否被廣泛采用,還取決于對方是否愿意接收。
這則得益于加密市場與穩定幣多年來的互相成全——USDT作為全球最大穩定幣,目前市值早已長期穩定在千億美元級別,是最廣泛被接受的支付媒介,USDC則因合規與透明度受到機構青睞,在歐美金融體系中滲透度高。
持續滲透之下,在土耳其、阿根廷、尼日利亞等本幣貶值嚴重的國家,USDT幾乎成為事實上的「儲蓄貨幣」;USDC則以透明儲備和合規性吸引機構,在歐美市場滲透度高;EURC雖然規模較小,但在歐洲區跨境結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最后,對于支付而言,速度和成本重要,但「資金是否真的安全」更是關鍵。
隨著美國《GENIUS法案》落地、香港《穩定幣條例》實施,以及日本、韓國等市場的相繼試點,合規發行已逐漸成為穩定幣「通行證」。
在未來,能夠進入全球支付體系的穩定幣,大概率都會是合規化路徑上的「白名單玩家」(延伸閱讀《灰色巨獸vs白名單玩家,透視合規穩定幣帶來的「分叉時刻」》)。
綜上所述,穩定幣之所以正在成為「全球支付」的基礎設施,不是偶然,而是因為它們在效率、成本、接受度和透明度上全面對傳統跨境支付形成了替代優勢。 支付是起點,也是更大的未來
也正因如此,對已經逐步拓展「全球支付」屬性的穩定幣而言,其所面臨的已遠遠不只是Crypto原生用戶的交易需求,而是延伸到更廣泛的群體:
有跨國匯款或支付需求的個人與企業;
需要在不同交易所之間快速轉移資金的加密交易者;
面臨本國貨幣貶值、尋求美元或歐元等穩定資產避險的用戶;
從這個角度看,「全球支付」既是穩定幣的初心,也是它們最現實、最迫切的落地場景——它們不是要推翻傳統銀行體系,而是提供了一種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、更普惠的補充方案,讓過去需要跨越多家代理銀行、動輒數天到賬的跨境結算,變成一個「幾分鐘+幾美分」就能完成的動作。
未來趨勢也愈發清晰,隨著美國《GENIUS法案》落地、香港《穩定幣條例》生效,以及日本、韓國等市場相繼啟動試點,無論是跨境支付、企業財庫,還是個人避險,全球支付穩定幣都將成為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當我們再回看義烏商戶收取USDT的實驗性嘗試,或許會發現,這并非一座城市的故事,而是一個全球性的縮影——穩定幣正從邊緣走向主流,從鏈上走向現實,最終成為全球價值流動的新基礎設施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支付,是穩定幣的起點,也是它們走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更大未來。
免責聲明:回歸「支付」從 Crypto 到 TradFi 穩定幣的更大敘事是什么?文章轉發自互聯網,版權歸其所有。
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。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,風險很高,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。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,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,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。此外,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,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。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,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Copyright © 2021.Company 元宇宙YIT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元宇宙YITB.COM